非常高兴受邀参加中国报关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正值海关简政放权、改革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管理制度的关键时期。借此机会,我代表总署稽查司,就新形势下海关如何做好对报关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向各位代表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解放思想,切实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总体要求
减少资质、资格类的许可和认定,是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就简政放权与改善就业环境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强调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和职责,清理不必要的许可和认定,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此,2013年9月25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第三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海关总署上报的“报关员资格核准”是其中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之一。于广洲署长批示:“要以壮士断腕的劲头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关于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就是最重要的联系群众,就是最好地联系群众”。
2013年10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改革报关员资格管理制度的公告》(公告〔2013〕54号)。海关将改革现行报关从业人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取消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对报关从业人员不再设置门槛和准入条件、自2014年起不再组织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等有关事项。
报关员管理制度的改革,结束了已经实行18年之久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制度,是海关对现行报关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作出的重大变革,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强烈。这一变革真正实现了向市场、社会放权,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营造就业、创业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目前,总署稽查司正在按照署领导关于报关员资格行政审批取消后,如何加强对报关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会同政法司、报关协会等部门,从海关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并对包括《海关法》、《海关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行政规章进行了修订,以确保报关服务市场的规范与稳定。
二、创新理念,积极做好对报关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取消后,海关将按照“由企及人”的管理理念,通过指导、督促报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对其所属报关从业人员的间接管理,进而实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管理、报关协会作为社会组织的自律管理以及海关作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
(一)在资格管理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海关法》修正案后,总署正在抓紧修订涉及报关企业和报关人员的行政规章,并将于近期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规章充分体现了简政放权、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精神,主要修订内容为:一是取消了报关员的注册登记,改为以报关企业名义对其所属从业人员进行备案;二是取消了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不再对报关人员进行记分和考核,改为对报关单位报关差错进行记录;三是取消报关企业分支机构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进一步方便企业并降低企业成本。在将要实施的京津一体化通关业务改革中,试点“一地注册,两地报关”,打破报关企业报关区域限制;四是降低报关企业注册门槛,取消注册资本、报关员人数等条件限制;五是简化报关企业注册登记程序,将报关企业行政许可与注册程序合二为一,同时减少审批层级;六是大幅简化报关企业注册提交材料。
(二)在信用管理方面。海关将优化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取消进出口业务量门槛标准,修订报关差错率等条件。只要报关企业诚信守法,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资格申请成为高信用企业。通过信用管理和差别化管理措施引导报关企业规范申报、自觉诚信守法。
(三)在规范管理方面。一方面海关将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及时向企业推送海关政策措施,让企业知晓其在报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整改意见;另一方面对报关很不规范、差错率较高的报关企业,海关会采取风险管理和后续稽查管理等手段,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加强对其所属报关人员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规范管理。
(四)在社会监督方面。海关将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报关企业信用信息、报关差错率等情况,引导进出口企业找信用好、报关规范的报关企业合作,形成“好好结合””、“强强联合”。通过市场竞争,逐渐淘汰失信违法、报关质量很差的报关企业。
(五)在行业自律管理方面。海关将大力支持报关协会构建“报关后备人才培养—报关水平测试—职业技能鉴定”的报关人才成长体系,按照“自愿参加、市场检验、社会认可”的原则,开展对从事报关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综合评价以及职业等级鉴定等工作,为报关市场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等级的报关从业人员。
以上是海关在报关员资格行政审批取消后有关工作情况的介绍,希望各位代表多提宝贵建议,积极为海关建言献策,以便海关在做好报关企业规范管理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更深层次的服务。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