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治区口岸办日前透露,未来3年,广西电子口岸将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继续整合口岸部门的电子信息平台,开发更多的应用项目,真正实现口岸信息化。
自2006年10月广西电子口岸首期(友谊关)项目开通以来,广西电子口岸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实体平台项目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使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相关联检部门的数据共享、联网申报、联网核查、联网作业得以实现,大大提高了友谊关口岸的通关效率。自此,广西口岸开始加快电子信息平台建设。2009年12月底,广西海运物流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海运物流服务平台依照“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建设原则,在口岸管理部门、港务、船代、货代、企业等多方EDI数据共享平台上,实现了船舶动态、通关信息、舱单信息、集装箱信息共享互传等功能,并通过图形显示的方式向用户综合展现。广西海运物流服务平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据自治区口岸办透露,尽管广西口岸的电子信息平台已在海陆投入使用,但通关能力依然跟不上形势的需要。2009年广西口岸进出口总值达153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6126万吨,其中边境口岸进出口货运量823万吨;2009年广西口岸出入境人员649万人次。估计到2012年广西边境口岸年进出口货物量将达3000万吨,年出入境旅客将达1500万人次。这意味着广西口岸的电子信息平台必须进一步改善和扩容才能满足需要。
自治区口岸办表示,广西电子口岸电子信息平台的整合,就是为了让广西口岸通关环境更加便利、安全、高效、畅通。围绕这一目标,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将要打通口岸物流、保税物流、国际物流,覆盖陆路口岸、海运港口、内河港口、航空港口、特殊监管区等各种业务。目前的应用项目整合包括改造凭祥联检核放系统,推广海运物流服务平台一期并启动二期建设,启动沿江物流服务平台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