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报关服务作业规范》
一、什么是标准
我国对标准的定义是:对重复的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公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二、标准的分类
标准的分类有多种,按层级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按性质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我国报关行业目前已经颁布了一个标准,即《报关员职业标准》,而《报关服务作业标准》属于推荐性行业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报关服务和报关行业正在走向成熟。
三、《报关服务作业标准》的重要条款解读
(一)报关服务的作业对象
根据《海关法》和相应的法规文件,报关服务的业务范围为“应由报关单位办理的事宜”,且报关单位的含义为“在海关注册登记的报关企业和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因此,标准中将报关服务的作业对象确认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而不包括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国际快件经营商和进出口物品的所有人。
(二)什么是“合理审查”
此次颁布将报关企业的“合理审查”定义为:在执业权限范围内,本着合理审慎的原则,运用报关专业知识和生活基本知识,对委托方提供的报关内容进行细致核对和相互印证,达到从形式上检查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的行为。
上述所说的“形式上”是因为报关企业现在没有权力、没有办法、没有时间,去调查核实委托方所提供单证的真实性,更无权力进行取证,因此,我们认为只能承担从形式上审查的责任。
“从形式上检查”是指报关企业本着合理审慎的原则,对单单相符情况进行的核对。而“标准”中表述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就是《海关法》中的“真实性”的体现。
(三)为什么本“标准”是海关行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制定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权力,只能是本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
协会和企业只能在制定实施标准的工作中参与意见,承担具体事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