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千年古城,百年商埠。
这里将崛起一个更为便捷的口岸和通道。南宁—崇左—龙州—凭祥高速铁路、崇左—水口高速公路的建设,将让龙州真正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前沿和通道作用。
这里将兴起一个面向东盟的大市场。以斥资11亿元的中国(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为中心,龙州将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基地和服务平台、制造业中心、现代国际物流集聚和配送中心。
这里将构建一个面向东盟、富有特色的产业基地。把原料基地拓展到越南的蔗糖纸循环经济产业、利用境内外丰富矿产资源的矿业循环经济产业、首开广西境外合作种蔗先河的跨国农业合作,都是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上耀眼的一笔。
“陆路东盟崇左看,口岸崛起龙州干”。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龙州正迅速融入崇左市“陆路东盟”发展战略和构想,充分发挥边境陆路口岸优势,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着力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陆路口岸城市,打造成为中越陆路口岸合作新平台,连接陆路东盟的通道,南新经济走廊的节点。
系列优势“组合” 口岸崛起正当时
去年,崇左市委、市政府提出“陆路东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陆路东盟南(宁)崇(左)经济产业带建设,被作为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龙州县与越南接壤,辖区内有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国家二类口岸——科甲口岸,以及水口、科甲、那花、布局四个边民互市贸易点。
“龙州地处陆路东盟的前沿,贯彻落实‘陆路东盟’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建设,对于龙州而言,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有现实需要。”近日,龙州县委书记梁旭辉就陆路东盟建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龙州有与越南进行贸易、文化交往的传统和基础,历史上因为左江交通的便利及地缘优势,成为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不是偶然的,说明龙州特别是水口口岸在当时广西的作用和地位。龙州因商贸而兴,因对接越南对接东盟而兴。”梁旭辉向记者介绍道。
农业合作是龙州融入“陆路东盟”发展战略的一大优势。龙州本地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受台风影响不大,但雨水、光照充足。龙州依托自身甘蔗、乌龙茶等农业优势产业,以及专有先进技术、农作物管理等优势条件,利用越南丰富的土地资源,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广西跨国农业合作的典范。可以说,在广西陆地边境县中,农业与越南对接最有优势的是龙州。
与越南在红色旅游、文化方面的紧密联系和交流,也为龙州参与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建设增添了砝码。
而此时,龙州的口岸建设、口岸经济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去年龙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36%,在全市边境县(市)中增长幅度是最大的。五年间,全县对外贸易额翻了两番,龙州已发展成为广西大宗海鲜进口的通道,成为坚果、中草药、木薯的集散地。从去年开始,龙州把原来的“工业强县”战略调整为“兴边富民,工贸强县”新跨越战略。从“工业强县”到“工贸强县”,对外贸易上升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值一提的是,今年国家开工建设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项目,高速铁路经过龙州再到凭祥;崇左—水口高速公路也将投入建设,龙州无铁路、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将彻底改写。届时,26分钟就可以从崇左直达南宁,28分钟就可以从崇左经龙州进入东盟。
交通瓶颈的突破,将为龙州口岸经济的发展增添决定性的新优势!口岸崛起,正当其时;口岸经济腾飞,正当其时。
在新形势、新机遇面前,龙州创新思维,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崇左市构建陆路东盟为契机,大胆提出“陆路东盟崇左看,口岸崛起龙州干”的工作思路。
通过打造蔗糖纸、矿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口岸贸易、特色农业、旅游业、住建业“两集群四支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龙州至水口沿线经济产业带和新旺循环经济加工区、龙北综合加工区、水口进出口加工区、中越跨国农业合作示范区这“一带四区”,龙州将在“陆路东盟”战略构想中实现新一轮历史性的跨越!
构建陆路大通道 培育东盟大市场
“立足于资源,繁荣于通道”。梁旭辉认为,由于地缘优势,龙州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境内外两种资源。通道只是起纽带作用,立足于资源优势,通过陆路东盟大通道的建设,推动龙州的跨越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为此,龙州在全县上下开展“‘陆路东盟崇左看,口岸崛起龙州干’大讨论、大调研、大决策、大落实”活动,凝聚人心、集中智慧,进一步加深广大领导干部对“陆路东盟”的理解,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
龙州坚持以交通为先导,举全县之力配合做好南宁—崇左—龙州—凭祥高速铁路建设,做好崇左—水口高速公路、水口—驮隆中越界河二桥的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开工建设。
龙州紧抓建设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机遇,拓展与凭祥的对接、与越南的对接,启动龙(州)水(口)、龙(州)凭(祥)大口岸经济产业带发展专项规划、建设工作。
一方面,主动对接凭祥综合保税区,积极推进龙州—凭祥口岸一体化建设,既解决凭祥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又拓宽了龙州发展空间。并做好项目分工,着重推进龙州的生产资料贸易市场,与凭祥着重生活资料贸易形成相互辅助、促进的贸易联盟。
在拓展与越南的对接中,龙州抓好各口岸、互市点边贸城体系建设,力争水口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科甲口岸恢复对外开放。重点推进那花、布局边贸城二期工程,争取今年投入运营。并力争恢复龙州—越南高平客货运直通车。
尤值一提的是,龙州以更广阔的思路构建面向东盟的大市场,依托中国(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和四个互市点带动商流,积极培育东盟市场,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基地和服务平台、制造业中心、现代国际物流集聚和配送中心。
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的中国(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计划投资11亿元,借鉴和创新义乌模式,将中国的小商品汇集后向越南市场推进。同时引进轻纺、小五金、服装等加工制造外向型企业,以对外贸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准备签约落地的农副产品跨国贸易市场项目,将投资3亿元,建成双向沟通和服务于中国—东盟的农产品大市场。
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流通”要求,龙州还重点建设南华仓储物流中心、水口国际物流仓储中心以及水口互市区仓储区,逐步形成连通大西南、融入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面向东盟凸显特色 产业经济活力倍增
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由各县(市、区)各具特色的产业共同支撑,形成崇左特色产业体系。
“龙州必须主动参与产业带分工合作,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坚持打好‘陆路东盟’牌子,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面向东盟的独具龙州特色且富有活力的产业基地。”梁旭辉表示。
糖业和矿业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将成为龙州特色资源型循环工业的主体。在“蔗—糖—浆—纸—肥”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中,龙州在巩固本地甘蔗原料基地的基础上,与越南合作种蔗,提高原料总产,扩大原料来源,壮大糖业“第一车间”。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如生物有机肥等,也辐射到越南市场。
矿产品的进口在龙州的进口商品中占据重要位置。龙州利用本地以及毗邻越南北部丰富的锰、铁等矿产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户龙州投资矿产品加工业。广西有色天元冶金有限公司总投资19亿元的矿产品加工系列项目已投入建设。充分发挥天元公司的平台作用,龙州加快冶炼工业建设步伐,打造中国—东盟重要的矿产品进出口基地。
首开广西境外合作种蔗先河的龙州,今年将全面推进跨国农业合作,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中国—东盟(龙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利用越南丰富的土地资源,扩大甘蔗合作种植面积,同时推进茶业、香蕉等农业产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龙州还充分利用“胡志明足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和南国边关风情游人文景观品牌优势,开拓跨国旅游市场。并争取上级批准恢复龙州—越南高平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和开通出境旅游线路,加强与越南的合作,使龙州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龙州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带建设,加快实施崇左市“陆路东盟”战略决策。县长赵丽告诉记者,今年,龙州深入实施项目大攻坚工程,开展品牌大打造,拿出64个重点推进项目作为全县实施“陆路东盟”战略的品牌,以大项目推动产业带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