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形成了《共同宣言》,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的背景下,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又达成了更广泛共识,参加论坛的银行、证券、保险、会计等代表、专家十分看好双方金融合作前景,纷纷表示要马上“动”起来的愿望,并积极建言献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将迎来一个更紧密、更深入的新时期。
论坛成为深化合作重要推手
增设中国—东盟银行家圆桌会议是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的亮点。论坛就“推动合作交流,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平台建设与完善”等议题热烈讨论,形成了《中国—东盟银行家圆桌会议倡议》。各方同意,要强化区域内各国金融磋商机制,共同防范和抵御风险,稳定区域市场,实现区域内金融的和谐发展。如,将圆桌会议发展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的常设机制。通过银行家的高端磋商和会晤,共同探讨加强合作、谋求发展及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续影响的举措和方略,等等。
本届论坛达成的共识不限于此。各方同意,要制定区域内金融行业扶持政策,完善配套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为区域内投资及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金融基础;加强各国金融机构合作,协调各国金融政策,保持区域内金融政策的一致性;加强汇率合作和货币融合,构建相对稳定、适合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汇率机制;建立由区域内各国政府主导和支持的区域金融机构,促进跨境投资;建立区域金融监管与国际合作机制,使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币合作向着制度化、综合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强化区域内保险业的合作基础,推动区域间各国互设保险机构,增强保险业资源互补优势,等等。
一年来,各方认真践行上届论坛通过的《共同宣言》,推动务实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今年7月23日启动以来,结算业务量一直排在各试点地区前列,成为论坛的一大具体成果。相信本届论坛达成的共识一定会促进各国金融合作、推动地区性的金融机制建设迈出了更具有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更大成果,为各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已经成为参与各方深化金融合作的重要推手。
各方看好金融合作前景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双方在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合作全面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参加论坛各方高层都认为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大有可为,并表示愿意致力于推动各方务实合作,产生实际效益。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表示,目前,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双方互补合作的潜力巨大,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不仅为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加快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中央银行的务实对话和政策协调,大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促进区域经济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谈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下银行业 “走出去”的问题时,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朱鸿杰朱鸿杰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离不开金融一体化的支持,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中国和东盟银行等金融机构走出国门。他建议,加强区域经济政策协调和监管制度建设,为“走出去”奠定基础、提供便利;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为银行“走出去”提供良好环境;与企业“走出去”紧密结合,加快业务创新,满足经营面临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
澳门金融管理局行政委员会委员尹先龙表示,澳门将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机制的创新。他认为,要推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银行业的发展,市场准入要互惠,行业之间要互动,市场信息要互通,金融机构要互通,金融监管要互助。
柬埔寨加华银行的执行总裁方侨生表示,柬埔寨证券市场尚未建立,金融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柬埔寨希望同中国,以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加强金融合作,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和收益。柬埔寨欢迎中国投资者到柬埔寨的银行、金融基建、农业等行业进行投资发展。
老挝发展银行行长、银行家协会奔达·达拉位说,老挝正在筹备主办第25届的东亚运动会,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现在老挝国内最大的现金流是美元,如果有中国现金流的注入,老挝的活力将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