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到东盟市场“掘金”,闯东盟的劲头越来越足。但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记者了解到,许多国内企业竟不知道应该申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以及如何申办,因而无法享受到自贸区建成后带来的“零关税”优惠。
据了解,2005年7月20日,中国和东盟正式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7000余种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平均税率从9.9%降到8.1%。2007年之后,双方降税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10年1月1日,我国对东盟国家93%的产品取消关税,东盟也对我国90%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要享受到自贸区的“零关税”,必须办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
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家中国企业都有办理原产地证书的意识,导致出口企业错失本应享受的关税优惠待遇。如梧州传统的人工宝石、龟苓膏、松香等特色产品在出口东盟市场时,凭原产地证书一般可享受货值5%至8%的减税待遇。可现在很多企业却没有申办,无法享受这一减税待遇。
据了解,每种原产地证书都有对应的降税安排和优惠方案。因此,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醒外贸企业,想到东盟市场吃“香饽饽”的企业,应该吃透规则,才能获得优惠关税待遇和便利的通关待遇。
如何办理原产地证书呢?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介绍,企业在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完成注册登记后,便可申请签发FORM—E证书。需要注意的是,FORM—E证书必须在签发之日起4个月内向进口国海关提交,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6个月。
符合享受优惠待遇条件的产品的出口商应以书面形式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原产地证书的申请书,同时还需提交相关文件(如原材料、零件和成品等相关物品的发票)。检验检疫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将逐项审核各项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将签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