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来到边境走访,展现眼前的龙邦口岸联检大楼雄伟壮观,在山谷间敞开祖国的大门。陪同采访的靖西县口岸办主任张俊琪告诉我们,近20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龙邦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靖西县政府在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同时,把口岸建设推向市场,以引进外资、社会集资、部门投资等方式建设龙邦口岸。
1991年中越正式恢复友好关系以来,边贸经济日益繁荣,仅水泥、饲料、锰矿、药材等50多种货物交易,年均过货量达4万吨,出入境人员5万人次。1991年中越两国政府在签订的《临时协定》中将“越南岳圩-中国坡标”口岸列为陆地出入境口岸之一。靖西县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做好口岸恢复开通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老口岸新发展商机的到来。
2003年,龙邦被批准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后,县口岸管理部门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争取上级政府部门下拨龙邦口岸建设专项资金,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资金发展口岸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联检部门生活楼、口岸监管区、矿业货场、报关报检楼、综合货场、仓储等及其配套设施。2007年10月,龙邦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口岸建设更是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先后下拨3000多万元口岸建设资金,建设新的国门联检楼、国门广场等项目,随着各个项目建设的竣工投入使用,龙邦口岸设施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和提升。
2008年,龙邦口岸货物吞吐量已达11.37万吨,交易货值14482.6万美元,出入境车辆1.24万辆次,出入境人员2.7万人次。近两年来,由于受到国内外有关外贸政策变动、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龙邦口岸大宗交易商品铁矿砂进口量锐减,口岸经济随之下滑。面对如此环境,靖西县积极辟建中越物资交流市场,为企业和投资者搭建良好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培育口岸经济新的增长点。进出口货物由原来的以绿豆、黄豆、苹果、柑桔等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为主发展为现在的以汽车、钢筋、布匹、水龙头配件等高附加值的工业品为主。口岸进出口岸货物品种在不断优化,交易货值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口岸货物吞吐量为2.57万吨,交易货值5436万美元,出入境车辆0.451万辆次,出入境人员1.22万人次。口岸经济正显示它的勃勃生机,成为靖西县新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