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其蓬勃发展之势成为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新高地。在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实施后,广西各沿海港口在基础设施建设、岸线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严格依照规划进行布局。“三港合一”的北部湾港将进一步优化整合,一幅西南“港口经济”大蓝图正逐步构建。
——三港合一,北部湾大港跃然而出
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从全球来看,海洋经济一直是重要发展形式,而发展海洋经济,就要拥有一批基础设施优良、吞吐能力强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港口。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鹏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作为全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并保持大量的出口。同时,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对进口能源资源的依赖度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港口已经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合作的“咽喉要道”,其作用不言而喻。
位于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广西,近年来其沿海三大港口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集装箱、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硫磷、非金属矿石、煤炭、液体化工、粮食、油气等码头为主的港口生产结构布局和港口物流体系布局。
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编制《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纳入规划的港口沿线共267公里,其中深水港口岸线达200公里。“规划”以2008年为基础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中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届时,广西北部湾港将形成“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说,“一港”即广西北部湾港;“三域”指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八区”指广西北部湾港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八个枢纽港区;“多港点”指主要为当地生产生活及旅游客运服务的规模较小的港点。
从2007年钦州、北海、防城“三港合一”至今,经过大批深水码头和万吨级泊位的建设,广西沿海三个港口已拥有生产性泊位20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年吞吐能力已经超过1亿吨。一个功能完善、现代化的北部湾港口群正在西部沿海跃然而出,以积极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部湾港建设进入“深水区” “1+1+1>3”整合效应初步显现
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从我国各省(区)经济现状看,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它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拥有北部湾港口(群),一方面对于未来带动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大西南经济区域也能够形成一个更具成本优势的港口通道。”杨鹏说。
按照《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其中“三域”的主要性质及功能定位为:
一是防城港域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我国西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连接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将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二是钦州港域是临港工业开发和保税物流服务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近期主要依托临港工业开发和港区保税功能拓展,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远期将发展成为集装箱干线港,是广西重化工业产业带的重要支撑,为西南地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
三是北海港域是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近期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形成以商贸和清洁型物资运输为主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港口;远期将发展成为内外贸物资运输结合、商贸和旅游及工业开发并重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2010年4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今后3至5年为完成“八大工作”的发展目标,计划总投资为15336亿元。
按照计划,广西北部湾港将在3年内建成2个以上30万吨级和2个10万吨级原油码头、2个20万吨级和9个15万吨级的大型矿石和散货码头、8个10万吨级的集装箱专业码头,形成生产能力大、功能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服务一流,能够全方位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的现代化港口,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