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互市贸易升级进行时

边民互市贸易升级进行时

发布日期:2016-08-16编辑: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转载自:国际商报   作者:李高超

        今年5月,12个城市、区域被列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如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自身对外开放优势和基础上再加力,成为试点试验的重点。本报记者日前走访多个试点城市,探寻它们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做法。

       8月8日下午4点,太阳依旧炙烤。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中越边民互市区,北仑河边的互市码头上人流、车流不断,河上的船只穿梭往来。“每天大约有600吨货物从这里运输入境。”东兴市边境贸易管理局局长李劲风指着码头向记者介绍着。不远处,刚刚靠岸的一艘船上满载着从越南进口的木薯粉。

        接下来,这些木薯粉将进入海关设在互市贸易区的申报中心,持有效证件的中方边民到现场接受验证后,货物就可出关,通常这一过程不会超过1小时。

        由于与越南芒街只一河之隔,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具备开展边民互市贸易的便利条件,这里也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东兴设立的中越边民互市区最能反映边民互市贸易情况,每年在这里交易的边贸金额达到9亿元。

        然而,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贸易形式对于边民和东兴当地经济来说,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李劲风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按国家政策,每位边民每天按互市贸易方式购买8000元以下商品可以免税,可边民的自用需求有限,8000元的额度基本用不完,一些有需求的人却不具备边民资格。“于是,一些边民利用自己的身份,为非边民购买商品,从中获取收入。一个边民证大概可以赚二三十块钱。”李劲风把这笔收入称作“过路钱”。

        既然是“过路”,这钱显然作用不大,如何将国家赋予边民的政策用好用足,既惠及边民也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东兴乃至防城港市一直思考的问题。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东兴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交易结算中心主任项建程介绍,东兴正在推进以边民互助合作社(组)方式参与互市贸易试点工作,鼓励边民利用国家政策,进口越南海产品、坚果、水果等,通过合作社将产品在东兴本地加工,再进行销售。“这样边民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也可以带动东兴当地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东兴已成立20个边民互助组,主要以东郊、江那、楠木山、河洲、竹山等村的失地和贫困农民为主,共2000多名边民通过互市贸易方式带进商品销售给加工企业。

       不过,仅仅带进商品还不是让边民受益的最终目标。据项建程透露,引入加工企业,让有就业能力的边民成为加工企业的员工是东兴的目标。

       2015年9月16日,边民互市贸易改革升级试点启动。东兴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企业从去年的6家增加到今年的1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18亿元,同比增长96.12%;实现税费收入2631万元(其中互市流通环节税费收入2300万元,加工制造环节税收331万元),同比增长24%;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由去年1560个增加到今年的3000个,同比增长92.3%。

       为了适应边民互市贸易的转型升级,相关部门还在互市区卡口实施关检“三个一”监管,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利货物通关。

        李劲风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目前东兴的互市区正在进行扩建,互市区范围将扩围到1200亩。此外,连接越南成达码头的临时便民浮桥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浮桥、码头作业区建设合同签订。未来,在互市区内将有一条浮桥连接北仑河中越两岸的码头,运输车辆可直接通行,通行效率将大大提高,运输成本则可以下降。

       在通关方面,互市区计划将卡口一后移50米左右,把目前的4条进出口通道扩建为11条,提高卡口一货物通关速度。联检部门则会做好“三合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开发前期工作,争取10月完成系统研发,12月完成安装调试。

       未来,东兴的边民互市贸易点还有望增加。记者了解到,东兴市已经完成杨屋边民互市贸易点基本情况及开通请示等申报材料,并报送到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此外,东兴还将改扩建潭吉、竹山边贸码头,并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开放为新的边贸互市区(点),进一步扩大东兴的开放,增加东兴跨境贸易的海路通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000580号-1 Copyright ©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
【咨询电话】0771-3381152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