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尼商报3月16日报道,随着世界市场小麦价格的飙升,政府决心将于2014年降低该商品的进口至20%。最近一年来,小麦价格持续上涨是由于在一些国家的生产下降的缘故。
印尼农业部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署投资和业务发展主任海鲁.拉曼(Chaerul Rahman)解释说,在这世界颗粒作物商品生产下滑的可能之际,降低该进口量是应该做的事。
海鲁于日前走访芝马墟(Cimahi) Cindereu村时说,“工业必须有承诺,因为在未来的数年,小麦价格因产量降低而持续上扬。”
他说,小麦进口降低20%是够多了,因20%相当于100万吨,也就是说每年降低20万至25万吨。目前国内的小麦进口每年达500万吨。
上述进口的降低,是与致力于粮食多样化同时进行的。他坦承,这是难以进行的,但是藉着持续不断的广泛宣传,希望能取得成功。“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方便面在我国成为主要食品需要30年的时间。”
据他称,粮食多样化已迫不及待加以进行,因为民众对大米的依赖性极高。在另一方面,政府坦承,由于土地的转换高和气候变化结果,大米生产愈加困难。
目前,印尼的大米消费为每年每人139公斤。比起年前,全国的粮食多样化有所进展。“为此,须加速粮食消费多样化,其中之一是降低大米消费每年1.5%。”
与此同时,农业部长苏斯沃诺(Suswono)说,定下往后5至10年内,大米有剩余最少1000万吨指标。目前的大米剩余才400万至500万吨。“目前全国的大米消费每月270万吨,以致上述的剩余还不够充足。”其实,去年印尼的大米生产达3750万吨,而泰国只有2000万吨。但是,该国的大米消费每年仅1000万吨,所以多余的可加以出口。而印尼的消费大,以致其剩余不多。
他认为,要改变民众减少消费大米的模式并不容易。因为,从很久以来,民众的思维或想法总是说,如果还没有吃饭就表示还未进餐。“政府欲改变民众的想法,除了大米以外吃的食物亦能使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