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关注崇左边境经济:陆路东盟“崇”左看

中央媒体关注崇左边境经济:陆路东盟“崇”左看

发布日期:2011-03-18编辑: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通向东盟的大通道建设得怎样了?四大建设实施的成效如何?“零关税”给边境贸易带来了哪些好处?边民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主流网媒以及广西日报的“老记”,纷纷就崇左边境经济话题“追问”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崇左市领导。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加快、陆路东盟南(宁)崇(左)经济产业带启动实施……崇左,这个“南疆国门”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成为备受各路媒体关注的焦点。

陆路东盟“桥头堡”地位凸显

在2010年泛北论坛上,有学者提出“陆路东盟从(崇)左看”的观点,“‘崇’左看”一度成为2010年媒体报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热点关键词。

“陆路东盟‘崇’左看,主要是把崇左作为陆路东盟重要节点来提升,不仅把它打造成为大通道,而且在加工物流、交通、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中,使它形成一个经济产业带。‘崇’左看,就是希望各方面关注陆路东盟,希望大家都看崇左。”全国人大代表、崇左市委书记赵乐秦在接受上述媒体采访时解释说。

去年,泰国莫拉限府府尹到访崇左,曾笑言“想借道”,因为自莫拉限府至崇左仅数百公里路程,若交通设施完善便利,两国人民的来往就不必绕远路了。此话道出了陆路东盟建设的现实性和便捷性。赵乐秦说,崇左方面对此大受触动,从而更加致力于面向东盟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合作,并大力打造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崇左市首要任务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陆路东盟、打造南新经济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发展产业,繁荣大通道,形成产业通道、经济通道;三要发展好崇左的蔗糖业、锰业、边境贸易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做好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

目前,“陆路东盟‘崇’左看”已初见成效,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基础工程启动实施,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仅用短短一年时间便顺利完工并通过了自治区预验收,创造了“崇左速度”。

边民尝到“零关税”甜头

崇左是边境城市,边疆的安宁稳固、边民的生活富裕,是记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赵乐秦表示,提高边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帮助边民提高收入,始终是崇左的主要任务。

记者了解到,自贸区的建成,进一步扩大了崇左的对外贸易,为崇左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市场。而“零关税”是自贸区最直接的好处,老百姓最先尝到中国-东盟“零关税”的甜头。201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7.4亿美元,其中出口34.2亿美元,均占全区总量的很大比重。仅凭祥市的边民互市贸易额就超过200亿元,占据广西边贸的“半壁江山”。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崇左将进一步改善边境地区的民生。要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投入,改善群众的道路、饮水、住房、文化设施等条件,扩大农村的养老保险、新农合的覆盖面,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四大建设”加快发展

为实现边境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年轻的崇左加快调整经济结构。2010年初,该市从资源、地理、区位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四大建设”战略,即经济产业带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

“我们正积极推进中越凭祥-同登跨境合作区建设,目前已和越方签署合作协议,先期完善5个重点口岸的基础设施,实现通关便利化,进一步发挥崇左陆路东盟‘桥头堡’作用。”赵乐秦接受采访时介绍,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建成,封关运营后将成为集口岸、国际贸易、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配送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域、中国通往东盟最大的陆路口岸和等级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崇左将加快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包括陆路边境、口岸,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对现有的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此外,还要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000580号-1 Copyright ©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
【咨询电话】0771-3381152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