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龙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36%,增长幅度在全市边境县(市)中位居首位,龙州发展成为越南大宗海鲜进口新通道。”这是一组来自龙州县商务局的信息。
“举全县之力配合做好今年开工的南宁—崇左—龙州—凭祥高速铁路建设。”这是龙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项重中之重工作。
龙州县委书记梁旭辉向记者解读了这两组内容传递出的信息。“随着口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质的提升,龙州迎来了口岸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龙州要乘崇左市提出推进陆路东盟南(宁)崇(左)经济产业带建设之东风,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陆路东盟’战略,建设面向东盟的陆路大通道,为口岸经济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岸设施大建设,打造口岸大通道品牌
日前,记者来到中国—东盟最前沿阵地之一的水口口岸采访。
越南边民拉着一车车坚果、海鱼经水口口岸进入中国境内。水口边民互市点,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等候装车。人货熙攘的景象,无不寓示着口岸的再度繁荣。
水口口岸与越南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是广西对外开放四大公路口岸之一,是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龙州县商务局的同志告诉记者,水口口岸主要进出口腰果、铁矿、钛矿、炼焦煤、机电配件及日用品等货物。目前龙州已发展成为越南大宗海鲜进口新通道,成为坚果、中草药、木薯进口的集散地。
据介绍,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直接与越南相连有着绝对区位优势的龙州抓住机遇,全力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服务功能,促进口岸经济发展。
随着水口口岸大道及亮化工程、水口口岸联检大楼维修工程、水口汽车站、水口免税店、水口综合物流园、水口互市码头等项目完成建设,水口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
在那花边民互市点,为给中越双边贸易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平台,龙州县引进江西客商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那花边贸城。经两年多的建设,目前,那花边贸城一期工程已完成。
与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德龙口岸相连的布局边民互市点,也是通往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之一。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开展,依托越南石安县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中国客商在越南石安县投资建厂,布局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完善布局的基础设施,2008年龙州县引进广西昆仑公司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布局边贸城,包括建设海关监管区、商业区、加工区等。目前,海关监管区已完成建设。据预测,如开通布局互市点,当年边民互市贸易额可达1亿元。
据统计,2010年,龙州共引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6.8亿元,完成了那花、布局边贸城(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质的提升,促进了龙州口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县对外贸易企业增至38家,比2005年多26家。五年间,全县对外贸易额翻了两番,形成带动经济发展新一极。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2亿美元,是2005年的6倍,年均增长43.2%。
龙州县县长赵丽表示,要充分发挥毗邻越南地缘优势,紧紧抓住崇左市实施陆路东盟南(宁)崇(左)经济产业带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到“陆路东盟”大环境中,创新思路,坚持扩大开放促合作。今年,力争水口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力争科甲口岸恢复对外开放。同时,重点推进那花、布局边贸城二期工程,争取今年投入运营。
通道建设起高潮,推进发展新跨越
龙州地处边疆,无铁路,无高速公路,公路运输不发达,历史上兴旺繁荣的水路又因左江的5个沿江电站没建有船闸而不通船。这些因素都曾极大制约龙州口岸经济的发展。
赵丽认为,“龙州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正处于艰难爬坡打基础阶段,必须按照‘对内提高自身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对外增强基础设施衔接能力’的发展思路,把构建通边出海大通道的目标放到参与崇左推进陆路东盟大通道建设中进行规划,加快南宁—崇左—龙州—越南及西南经龙州的通边出海大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东西顺畅、南北贯通、通边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目前,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项目已定于今年开工建设,南宁—崇左—龙州—凭祥高速铁路经过龙州再到凭祥;崇左—水口高速公路也将投入建设。
龙州无铁路、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将彻底改写。项目完工后,26分钟就可以从崇左直达南宁,28分钟就可以从崇左经龙州进入东盟。
与此同时,龙州县加强与县境外交通对接,加快推进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对接的公路建设。
重点推进水口至驮隆中越界河二桥、龙州至科甲二级公路、下冻至那花至布局等口岸道路的建设。
龙州历史上因为左江交通的便利及地缘优势,成为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今日,龙州昔日水路的辉煌也将得以重铸。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崇左市充分发挥左江作为西江水系中惟一一条连接东盟的国际水道优势,围绕“国际水路大通道、百里山水大画廊和城乡发展大动脉”目标,对左江进行科学规划。加快左江航道、港口码头、船闸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左江航道通航设施系统,力争实现崇左至南宁三级航道通航能力,努力把左江建设成为“开放、合作、协调、高效、生态”的黄金水道。
水路是现代交通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角,与陆路、航运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互为补充的格局。我国经龙州从越南进口的货物相当一部分是坚果类、木薯等农副产品,都适合长时间运输,适合运输成本较低的水路运输。
龙州县委书记梁旭辉告诉记者,龙州地处左江上游,将全力配合自治区抓好左江航道的规划疏通,恢复县境内河道的运输功能,形成公路和水路并行发展的局面,使龙州县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通道。
交通瓶颈的突破,将为龙州口岸经济的大发展增添决定性的新优势!
搭建贸易新平台,培育面向东盟大市场
对口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了物流仓储能力的提高。龙州通过建设南华仓储物流中心、水口国际物流仓储中心以及水口互市区仓储区,正逐步打造连通大西南、融入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龙州还突出特色,扩大腰果、核桃、矿产品、海产品、木薯、药材等产品的进口,扩大机电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利用具有木薯干片进口的资格,培育干果、木薯干片进出口基地,引进、建设台湾维格食品加工基地,促进贸易的增长。
龙州县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龙州侧重于生产资料贸易市场的推进,与凭祥侧重生活资料贸易形成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贸易联盟,从而形成有龙州特色的产品进出口岸。
尤值一提的是,龙州进一步发挥口岸与东盟零距离优势,建设对外贸易交易平台,搭建深度拓展东盟市场的平台,培育面向东盟的大市场。
计划投资11亿元的中国—东盟龙州国际商贸城,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其将借鉴和创新义乌模式,将中国小商品汇集后,“集体”开拓越南市场。并引进轻纺、小五金、服装等加工制造外向型企业,以对外贸易促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口岸经济产业。
投资3亿元的农副产品跨国贸易市场项目也落户龙州,其将建成双向沟通和服务于中国—东盟的农产品大市场。龙州的对外贸易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以中国—东盟龙州国际商贸城项目为中心,龙州将依托现有的口岸及互市贸易点带动商流,积极培育东盟市场,用市场吸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龙州国际商贸、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业等口岸经济正以全新的态势迅速发展。
随着交通、口岸等通道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国际商贸平台的搭建,龙州将在“陆路东盟”战略中,在面向东盟的陆路大通道构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