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云南昆明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议上,“互联互通”是各国外长最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它突出地显示了中国与东盟关系正在呈现出的新特征。会议期间,东盟各国外长驱车集体考察了昆明-曼谷公路,随着公路与铁路连结成网,交通将成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重要动力源。然而,“互联互通”绝不仅仅在交通上,更指向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双方关系处在承前启后、迈向更高层次的历史时刻。20年来,双方政治、经贸和文化等多领域的关系稳定发展、成果丰硕。
这次会议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一个周年的总结与展望。一年来,双方经贸上升到了新水平。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5%,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据中国外长杨洁篪介绍,目前,双方在经贸、农业、信息等2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建立了11个部长级会议机制。
由于前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的严重萎缩,东盟一些国家一度面临外部市场严重压缩的局面,但中国及时填补了这个空间。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资源丰富的东盟国家,其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因为美欧需求减弱而受到影响,相反,由于中国对原材料等产品的需求,极大地拉动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它们的经济也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局面。与此相对应,东盟成员大多数国家的股票指数,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在东盟国家,“中国机遇论”早已代替过去的“中国威胁论”,这种替代将促成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在未来更加深入。未来中国经济与东盟经济的对接将更为广泛、深入,包括交通系统如铁路、公路的对接,据悉中国与东盟的高速铁路也将要开工建设。这种对接还将包括金融、货币系统的对接,如货币交换、人民币贸易结算等等。我们期待,中国与东盟将为亚洲地区的共同繁荣,而更多地互通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