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西江“黄金水道” 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建设西江“黄金水道” 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发布日期:2010-12-16编辑: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2010年12月6日至10日,笔者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组织的“八桂行”采访团走访西江沿岸的柳州市、贵港市和梧州市了解到,各市政协在服务“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打造西江经济带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瓶颈仍是各市政协参政议政的重点。

    柳州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处于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核心区域,柳州市积极融入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柳州成为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其中,柳州市政协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学习交流议政、反映社情民意和委员建功创业“三个新平台”为服务“西江黄金水道”建言献策。柳州市政协主席胡锦朝表示,依托“三个新平台”,柳州市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12月7日召开的广西区政协“八桂行”柳州市政协座谈会上,柳州市政协表示,“西江黄金水道”在是柳州交通运输的重要途径,是沿岸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但西江流域(柳黔江段)航道等级低,滩险多,通航能力差;已建船匣等级太低,已成为柳江航道的瓶颈;流域内沿江港口码头小而散,现代化程度低,沿江带的城市各港口竞争激烈;通道内运输能力低下,运输船舶平均吨位偏小及大型水运企业未形成规模是目前柳州水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此,柳州市政协积极呼吁国家和自治区加大对柳州西江经济带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重点项目、公益性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


    在贵港市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笔者了解到,贵港拥有我国华南、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已超过3000万吨,进入全国内河港口10强之列。贵港市政协围绕“以港兴市、以港强市”的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人才荟粹、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将贵港打造成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积极建言献策、牵线搭桥。


    2006年5月,贵港市政协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优势,成功引进印尼爱凯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对贵港港罗泊湾作业区、猫儿山作业区二期项目和贵港港三期散货作业区改造升级。据广西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毛海峰介绍,目前,公司属下港口的散杂件货吞吐能力达到900万吨、集装箱20万标箱;预计到2012年,散杂件货吞吐能力将达1350万吨(其中煤炭吞吐能力800万吨、件杂货550万吨、集装箱30万标箱)。


    同时,毛海峰也透露了他的忧虑,随着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开放开发,沿江各地市的公路、桥梁、航道等基础设施远不适应形势发展。公路方面,贵港港的港区公路除了中转港作业区、贵港华润码头为二级进港公路外,其他作业区、码头的进港公路均为城市街道或四级以下的公路;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经贵港境内的整体技术等级较低,南梧二级路已不能承受大载重、大流量的货运车流。


    桥梁方面,贵港的桥梁大部分都是按上世纪70、80年代的标准设计,桥梁承载量低,特别是自高速路实行计重收费后,货运车辆基本改走南梧二级公路,目前贵港段通车量已突破3万车次,公路桥梁已远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


    航道方面,船闸能力不足,港口带动力还不够强。随着枯水期的到来,将出现停航、滞航现象,严重制约西江沿江经济的发展;由于受港口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制约,港口的优势和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得到了贵港市政协的高度关注,在政协贵港市第三届委员会上,6名政协委员连续提出4项提案,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积极答复并提出贵港港口发展规划,同时,呼吁自治区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贵港市提出了贵港港航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到2012年,贵港港吞吐能力达到55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30万箱,货船运力达215万载重吨。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匣和贵港至梧州一级航道,贵港港吞吐能力 达到8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0万标箱,货船运力达到350万载重吨,把贵港港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便捷高效、安全环保的内河大港口。


    梧州市作为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排头兵。“黄金水道”对于梧州市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工业企业都表示尝到了“黄金水道”的甜头。


    梧州市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西江河畔新崛起的循环经济园区,2010年10月被环保部门命名为“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并正式开园。园区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作星表示,“黄金水道”为园区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优势,港口运输也节约了再生资源进口通关的成本,园区真正尝到了“黄金水道”的甜头。他认为,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已成为梧州市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


    梧州市政协紧紧抓住这一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梧州市委市政府落实广西区党委“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加快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科学规划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和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产业项目向“黄金水道”沿线集聚,规划把全市人口的40%、产业的60%、生产总值的60%集中到西江黄金水道沿线,实现城镇与产业的聚集发展、互动发展,形成沿江工业、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促使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商物流优势。


    其次,完善交通网络建设,突出抓好港口码头建设,围绕长洲水利枢纽坝上坝下港区形成5000万吨吞吐能力目标,加快赤水圩作业区、李家庄码头三期工程等9个港口码头建设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


    第三,以雁行阵势优化现代产业布局,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据统计,1-10月,十大产业集群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75.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0.8%。最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但梧州市政协表示,在打造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优化区域性调整,促进整个流域经济发展;其次,长洲水利枢纽的滞航问题仍然严重,希望自治区协调与广东的省际关系,在下游建设水电站等水利枢纽,扩大通航能力。最后,梧州作为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城市,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吸引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000580号-1 Copyright ©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
【咨询电话】0771-3381152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