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中国-东盟经贸与物流合作论坛上,新加坡叶水福集团中国区总裁吴荣昇表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和东盟各国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相应地将会大幅度增加物流量,最直接带动起来的必然是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应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物流系统的整合,构建一个区域的无缝物流链,提升区域产品竞争力,促进相互贸易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扩大了双边贸易和投资的规模,推动了区域内各国资金的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的融合和发展。中国—东盟间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外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自贸区各国应该加强协调整合,建设一条分工明确、互补互利、结构合理的物流链,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区域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吴荣昇认为,好的物流网络、设施和整合的系统是商业规模化和一段时间内迅速发展的保证因素,区域整体物流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各国乃至区域商品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不仅与劳动力价格低、技术不断提升等因素有关,码头、机场以及电子商务等物流设施的完善也让中国的产品非常有竞争力。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码头互联网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能使东盟贸易整体扩大7.5%,远比通过削减关税增产的2%高。
吴荣昇说,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还有很多大量没有开发的自然资源,是否有一个方式能够充分地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他提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形成一条无缝的价值链。一些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可以作为提供低廉生产成本的生产基地,而其他一些国家如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则可以提供附加值、三方服务、高质量基础设施、高连通性的平台。
吴荣昇提出一种“10+1精神”的合作方式。他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更加频繁,工业外包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而目前国际上大部分工业外包都集中在中国。他以汽车行业为例,提出可以建立这样一个无缝供应链:因为马来西亚橡胶产量丰富,可以由马来西亚专门做轮胎,而其他汽车零部件由其他不同国家来生产,各种零部件再运到中国、越南、泰国等国组装成汽车。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物流起着关键作用。
吴荣昇表示,货物能否畅通地在中国和东盟11个国家之间流通,将决定中国和东盟的产品能否更具国际竞争力。要取得这个效益,达到10+1>11的效果,在11国之间建立无缝的价值链、供应链是必要的。当11国供应链像因特网一样接起来的时候,这个效益就会以11的倍数在增长。希望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力协作,加快构建这一区域的无缝物流链。